在宿迁经开区南蔡乡苏圩村,村民家中闲置的童车、衣物、文具不再是负担,而是可以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的“宝贝”。村里创新的“闲余小站”平台,通过积分制激发村民参与的热情,让闲置物品流动起来,在“捐”与“换”之间,编织出一个高效的乡村爱心循环网。
现场
杨大叔,20积分可以兑换洗衣液,10个积分可以兑换84消毒液,60积分可以兑换油和米面,您兑换哪个?
展开剩余72%在苏圩村便民服务中心的货架上,洗衣液、大米、面粉、学生文具等分类摆放,村民杨勇正用积分兑换物资。
村民 杨勇
那个小车,孙子在家不用了,来这个“闲余小站”捐了。原来捐过鞋子,兑过大米,还兑过一袋面,感觉很好。
两个月前,村干部在走访时发现,家家都有闲置物品。但有人需要电风扇,有的孩子缺书本。如何让“沉睡的资源”流动起来?一套“清单+积分”机制应运而生。
宿迁经开区南蔡乡苏圩村支委委员 苏忙
这个“闲余小站”,主要是为了促进村民之间的闲置物品循环利用。每月月初,我们会组织村组干部入户走访,了解村民需求,同时收集他们愿意捐赠的闲置物品。
捐赠明码标“分”,童车30分、厚衣物5分、小玩具1分。捐赠衣物可免费流通,其他物品可在月末集中兑换。短短两个月,200多件捐赠品中有80多件“重获新生”。
宿迁经开区南蔡乡苏圩村支委委员 苏忙
米、面、油、洗洁精、洗衣液以及学生用的笔、书籍等都有。正常一袋米的兑换积分是30分,一条毛巾或者是一瓶洗衣液是10分,一支铅笔是1分。
村民 苏新东
小衣服是家里孩子小时候穿的,8成新。如果有人需要,能拿去给小孩穿一穿、用一用,也挺好的。
从“鸡犬相闻”的邻里情到“物尽其用”的循环圈,当捐赠的童鞋解了邻家急,兑换的米面暖了自家灶,乡村治理便化作了屋檐下热气腾腾的生活。
记者:周烨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解秀晴
发布于:江苏省炒股配资平台查询,在线股票配资平台配资之家,正规股票平台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