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可能让你们重新认识糖尿病的观点:很多糖尿病的病根不在胰腺,而在脾胃!
图片
先别急着质疑,听我讲一个真实的病例。
图片
案例分享
图片
去年一位四十多岁的患者来找我,确诊2型糖尿病十年多。一直吃降糖药,血糖反复波动,经常觉得乏力、口干,视力也开始模糊。体重超标,肚子特别大,每天都感觉困重不想动。
我一看他:面色泛黄、体形偏胖、舌体胖大还有齿痕,舌苔白腻。一搭脉,脉濡缓。再一问,平时食欲不好,但特别爱吃甜食和主食,大便时而溏泄时而黏腻。
我说:“你这病根不在胰脏,而在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虚不能散精,水谷精微不得正常输布,所以血糖升高。”
图片
患者很惊讶:“糖尿病不是胰腺的问题吗?怎么跟脾胃有关系?”
这就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精妙之处!
中医讲“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被利用,反而滞留血中成为“糖浊”,流入尿液就成了“糖尿”。脾胃功能不好,吃进去的东西转化不了能量,人就会乏力、口渴、多尿。
我给他开了健脾化浊方:黄芪、白术健脾益气,葛根、黄连清热生津,苍术、茯苓祛湿化浊,再加山药、薏苡仁辅助调和。
重点来了:要求他必须控制米面甜食,每餐七分饱,饭后散步半小时。
图片
治疗效果如何呢?
服药一周,他感觉身体明显轻松了许多,口干明显减轻。两周后复查血糖,空腹降至6.8。一个月后体重减了5斤,精神状态大大好转。
调理三个月后,血糖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降糖药减了一半。半年后随访,他已能通过饮食运动配合中药,稳定控制血糖,症状几乎全部消失。
图片
为什么调脾胃能降血糖?
中医素有“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的说法。脾胃就像家里的厨房,厨房功能不好,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营养餐,反而变成垃圾堆积。同样,脾胃不好,营养不得吸收,淤积成糖毒侵害全身,血糖又怎能稳定?
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饮食不节、肥胖乏力、大便不调的问题。这就是脾虚不运,湿浊内停。只有脾胃健运,血糖才能真正被利用为能量,不再异常升高。
所以我治糖尿病,不只看糖值,先调脾胃。脾胃健旺,糖浊自消。
这里给大家几个日常健脾控糖小方法:
1、餐后慢走:饭后散步20-30分钟,帮助运化
2、食不过饱:每餐七分饱,减少主食比例,增加蔬菜
3、常按足三里:每天按压足三里穴,健脾益气
4、忌冷饮甜食:避免冰饮和高糖食物,保护脾胃阳气
图片
当然,血糖较高的患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勿自行停药。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每个人体质不同,治法也各有差异。
总之记住一句话:脾胃强,血糖平。明白这个道理,很多糖尿病问题就找到了调理的根源。
希望我的经验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有相关问题,可以扫下方二维码和我进一步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炒股配资平台查询,在线股票配资平台配资之家,正规股票平台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