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已经73岁的宋希濂应家人的邀请,去了美国看望亲人,后来在子女的再三请求下,决定留在美国定居。
宋希濂啊,一直是蒋介石的左右手,有个绰号叫“鹰犬将军”。解放战时被我军俘获,经历了整整十年的改造,之后在政协也拼命工作了十多年。这么一位“改造过”的国民党将领一到美国,立马就引来了不少记者围上来。
一名记者凑到宋希濂面前,问道:“宋将军,您在国共两边都干过事,能不能给两个阵营的领导人作个评说?您觉得谁更让您敬佩呢?”
宋希濂望着那位记者,毫不犹豫地回应:“毛主席比蒋介石聪明多了,这个不用我说大家都清楚!”
宋希濂一开口,记者们就挺感兴趣的,纷纷拿起纸笔打算记下来。
宋希濂在两个阵营都曾有过不少经历,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最后给出这样的评价呢?
退出共产党
是在1907年,宋希濂出生在湖南湘乡的谷水溪口。他的父母都是务农的,算是富农家庭,所以从小他就有机会接受到一些教育。
宋希濂十几岁的时候,正值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时期,倒袁运动、五四运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接连不断,革命的火光燃遍全国。在中学念书的他,听到革命的呼声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果断地放弃学业,毅然踏上了前往广州的道路。
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正式开始招生,像宋希濂这样的考生里,他只有17岁,算是年龄最小的一批。考上之后,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了黄埔一期里年龄最小的学员。
虽然年纪很小,宋希濂在训练和学习军事知识方面一点都不逊色那些比他年长几岁甚至十几岁的学员,每次都能获得教官的表扬。在这样优异的表现影响下,他被推荐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那会正值国共合作的时期,很多共产党员也以党员身份加入了国民党,所以黄埔军校里有不少共产党员,像教官、主任这些岗位上都能见到,包括周总理也是其中一员。
有一天,宋希濂和老乡陈赓一起到黄埔军校找他聊天,宋希濂赶紧把陈赓请进屋,俩人聊了一会儿关于革命的事。忽然,陈赓开口问宋希濂:“老弟,你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解挺深的嘛,要不加入我们共产党吧!”
“你们共产党?”宋希濂听了这话,心里一惊:“老弟,你已经是共产党的人啦?”
陈赓早在1922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可这事儿宋希濂一直不知道,一听说陈赓是共产党,吓了一跳。两人是老乡,曾一块儿去黄埔军校,平时遇到事儿都共同商量,像加入共产党这种重要的事儿,陈赓一直没跟他说过,所以让宋希濂觉得挺惊讶的。
“我加入党挺早的了,不是到广州以后才入的哟,早在湖南老家就已经是党员了。现在还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你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吗?”陈赓一直认真的望着他。
宋希濂在读书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对陈赓这位老大哥一直非常敬仰。当时正值国共合作的时期,加入哪个党派都算是为革命出力,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说:“好!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
就这么一说,在陈赓的引荐下,刚升为国民革命军连长的宋希濂正式成了共产党员。不过,陈赓没想到的是,这个既崇拜他又干脆入党的老乡,后来竟然跟他走向了不同的路。
在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操纵“中山舰事件”来打压中国共产党,反动军阀借机展开镇压,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软禁,革命力量遭受沉重打击。对革命理念理解不够深刻的宋希濂,看到这场事件的影响后,思想开始动摇,随后便退出了共产党。
1926年跟着蒋介石一起参加北伐,宋希濂凭着战功升到了“少校营长”。可惜,在浙江桐庐的一次战斗中,他受了重伤,只能被迫退到后方养伤。
在养伤的时期,蒋介石发起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规模抓捕、屠杀共产党人,革命形势一度跌入低谷。宋希濂看到共产党受到镇压,不但没有动摇信念,反而更加坚定了跟随蒋介石的决心,这也为他日后成为蒋介石的“鹰犬将军”奠定了基础。
1930年,宋希濂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参加了中原大战,更加稳固了蒋政府的统治地位。那场战役中,宋希濂凭借战功又一次晋升,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警卫军团长。第二年,他又被提拔为旅长。那年他刚满24岁,因此,关于宋希濂升职的速度总是被人津津乐道,每逢提到他,就会说:“他年纪虽然轻,可升官倒是挺快的。”
接下来的两年,宋希濂在蒋介石的麾下接连参与了几场重要的战役,因而赢得了蒋介石的高度信任。官职一路飙升,不久便被提拔为“中将师长”。
鹰犬将军
1934年5月,作为蒋介石的亲信和“鹰犬”,宋希濂被调去中央苏区“剿共”,这回他也升任为了抚州警备司令。到了1936年,29岁的宋希濂已是国民党陆军中将,还拿到了蒋介石授予的四等宝鼎勋章。
这一切其实都是宋希濂用充当蒋介石“鹰犬”的代价换来的。不管是剿共还是抗日,面对蒋介石的指令,他从不犹豫,坚决服从。正因如此,蒋介石才把他培养成了自己的心腹。渐渐地,大家开始叫他“鹰犬将军”,表面上看是夸奖,实际上却暗含着他像狗一样听命的讥讽。
“鹰犬将军”这个称号是真是假,从他杀害瞿秋白的事情上就能看出来。
1935年,红军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瞿秋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不久,他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发现。有一次,叛徒揭发,瞿秋白的身份就被曝光,随后被送到宋希濂那里。
瞿秋白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中共领导人,还是一位文学人,早年写了不少文章,在文化圈里有一定的名气。宋希濂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听说过瞿秋白的名字,也曾经阅读过他的作品。在宋希濂那儿,瞿秋白曾被视作偶像。
可是在蒋介石的指令下,宋希濂放弃了自己曾经坚持过的一切,为了当个“看门狗”,他不惜对瞿秋白下狠手。
瞿秋白被带到宋希濂那里,虽然宋希濂心里对这个曾经的偶像还存有些怜悯,但经过多次审问,瞿秋白一点也没有透露关于共产党和苏区的事,搞得宋希濂非常不满意。只好只得把真相告诉了上级。
1935年6月16日,连续几天的审讯没有任何成果,蒋介石下达指示:“就地枪决,照相呈验。”宋希濂看到这个命令电文后,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叫来副官,发出了处决瞿秋白的命令。虽然瞿秋白曾经是革命道路上的领路人,是过去崇拜的革命偶像,为了向蒋介石示忠,宋希濂也毫不犹豫地动手杀人。
瞿秋白在被枪决的前一天,曾对宋希濂的参谋长说:“这些天,宋师长在生活和医疗方面对我照料得挺周到,秋白心里很感激。临走前,秋白想和宋师长共饮一杯,不知道宋师长能否赏光?”
参谋长听了这话,马上把瞿秋白的请求告诉了宋希濂。宋希濂听后,冷笑了一下,说:“对他的照料,纯是让他投降、透露情报用的。现在局已定,他的命快走到头了,这酒也不用喝了。”
瞿秋白听完参谋长的话,叹了口气,也没再多说什么。第二天一大早,他昂首阔步走出房门,嘴里哼着《国际歌》。这会儿,他还不知道,二楼宋希濂的办公室里,宋希濂正拉开窗帘,看着院子里的情景,仿佛在为曾经的偶像送行。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中山公园喝了几杯酒,随后迈步走向刑场。他高声呼喊了几声“中国共产党万岁”,接着对行刑的刽子手露出一抹微笑,说:“这地方挺合适,开枪吧!”
枪声在山林中回荡,瞿秋白应声倒地,才36岁。过了许多年,宋希濂提起那天的情形,还满脸愧疚和痛苦地说:“杀瞿秋白这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是罪孽啊!”
甘心当蒋介石“鹰犬”的宋希濂,一边参与对红军的“围剿”,一边还杀掉了中共领导人瞿秋白,这几项罪行,确实是罪恶滔天。不过,说起宋希濂,他可不像那种十恶不赦的反动派,在抗日战场上和军队管理方面,宋希濂不仅是个抗日的名将,还算是个挺正直的人。
1942年,昆明防守司令宋希濂带领部队迎击从缅甸进攻的日军,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成功歼灭了敌人。部队在洱海附近驻扎期间,因士兵想吃狗肉,竟然开枪射杀了当地百姓的一条狗。宋希濂得知后,迅速赶过去,了解情况后,当场用手枪击毙了那名试图抢夺民财的士兵,还对带兵的长官做出了处理。
高明之处
有人对宋希濂擅自处决士兵的行为表示反对,认为不符规矩,不过从这件事儿也能看出,他确实挺讲究原则,办事挺正派的。
两年之后,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宋希濂为了维护纪律,保护老百姓的财物,明知道不太符合规矩,依然果断处决了一名中尉。从这两件事来看,宋希濂绝不是那种十恶不赦的人,除了甘愿做蒋介石的“鹰犬”之外,他还是个可以改变的将领。
抗日战争那会儿,宋希濂带领部队参战了“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滇缅边境抗战啥的,战绩也是相当辉煌,还曾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胜利勋章啥的,绝对是一位名副其实、真正的抗日英雄。
听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觉得,一个既爱国又相当正派的人,难免会怀疑,他会不会甘心在反动的蒋介石手底下干活?就算他愿意,蒋介石会不会真正接纳这样的人呢?其实,宋希濂不仅投靠蒋介石,还得到了他的不少信任,特别是在杀了瞿秋白之后,蒋介石更是把他当成了真正的心腹。
那背后到底是啥原因呢?说到底,不过是四个字:“忠君爱国”。
宋希濂一直紧紧跟在蒋介石身旁,为蒋做“鹰犬”这事,起初其他国民党将领都挺纳闷的,但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蒋介石败得像山倒一样,而宋希濂还不肯投降,这下这些将领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所以,大家在提起宋希濂当“鹰犬”的事时,都习惯用“满脑子封建道德,满脑子忠君爱国”来给他解释。在“忠君爱国”这旗号下面,宋希濂所有矛盾的动作都可以找到合理的理由,这也成了他走错几十年弯路的主要原因。
1949年,宋希濂在大渡河边被人民解放军抓住,成了俘虏。被关押后,他以为自己会像瞿秋白那样被枪毙,但后来的事,却让他大跌眼镜。
战犯管理所里,那些罪行累累的战犯们不仅没有遭到处死,反而得到了不错的照料。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不光帮他们治病,还让他们劳动,又搞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虽然关押了十年时间,但这十年里,他们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境也都改变了,重新做回了正常的人。这种待遇,真是他们过去连想都想不到的。
在国民党内部,没有什么用处的俘虏基本上都难逃一死,特别是那些原来官职很高的,不能利用的,肯定都得被处理掉。不过在我们人民政府这边就不一样了,被俘的国民党将领、官员里也不乏那些曾经手染鲜血的杀人犯,但经过我们政府的改造,他们都得到一次重新做人、开始新生活的机会。
1959年,像宋希濂这些在战犯管理所表现不错的人,被刘少奇签署了特赦令,得以提前获释。出狱之后,他们还得到了周总理亲自接见的待遇。
之后,宋希濂、杜聿明等获得特赦的人被安排到政协担任文史专员,每个月领工资过日子。大家原本以为必死无疑的宋希濂会重新获释,变成一个靠劳动养活自己的普通人,这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十几年后,妻子在长江边去世之后,居然有人为他牵线搭桥,让他再次成家。
1980年,宋希濂应在美国的五个儿女邀请,带着继任妻子去美国看望家人,后来在子女们的再三请求下,决定在美国定居。听说经过“改造”的国民党将领宋希濂来到美国后,许多记者都跑来采访他,场面非常热闹。
这天,有个记者挤到宋希濂面前,问道:“宋将军,您在国共两个阵营都干过活儿,能不能评价一下双方的最高领导人?哪个更让您佩服呢?”
当记者的话刚落,宋希濂毫不犹豫地回答:“必须得说是毛主席,毛主席绝对比蒋介石聪明得多,这不用多说!原因也很简单,大家只要看看我还能站在这儿就知道,是人民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要是真的蒋介石的话,我早就没法站在这了!”
宋希濂一句话,说得真直白也很到位,把毛主席的聪明才智讲得淋漓尽致,现场的记者们听了都纷纷佩服得五体投地。到了1993年,他在美国纽约因为病去世,享年86岁。
宋希濂一生虽曾加入过共产党,但可惜没能坚持住革命的考验,最终走上了偏差的道路,要是当年他像陈赓那样坚持到底,以他的能力,结果说不定还会不一样。不过人生哪有如果呢,最终宋希濂的结局,也算是功过相抵。在人民的审判之下,他能够安享晚年,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炒股配资平台查询,在线股票配资平台配资之家,正规股票平台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